近代欧式几何学

相似形

  1. 证明:如果两个图形逆相似,那么两条对应线的夹角的平分线,与两条固定直线(即相似轴)平行。
  2. 证明并推广下面的结论:两次连续的反射等同于关于两条轴的交点的一次旋转。旋转角是什么?能否选择两条轴,使得两次连续的反射等同于一个给定的旋转?
  3. 证明第二章未证或未全证的命题:§§§§(定理与两个系),§§(四个定理),§.
  1. 只能从逆相似形的定义出发了。如果两个图形是逆相似的,那么必存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相似轴,交点为相似中心。一个图形关于其中任一条轴反射,再关于这中心作转缩,就可以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分析了一通感觉有点问题,翻转后的图形绕某一点的转缩会修改角平分线的方向,按理说就和一开始的对称轴不平行了才对……

    根据参考资料(Lachlan 的 Modern Pure Geometry)可知从一个图形到它的逆相似形的变换可以没有旋转的操作。那就说得通了。

  2. 旋转角应该是两条直线的夹角的 2 倍。感觉只有选择两条重合的轴才行吧。

  3. 一个个证明吧:

    1. §
      • 定理:联结一个定点与一个圆上各点的线段,它们的中点的轨迹是另一个圆,半径为已知圆的一半。两圆对应的半径互相平行,过对应点的切线也互相平行。

        先证明轨迹是一个圆,令 是任意圆 上一点,定点 。如果 与圆心重合,那么线段 的中点 的长度固定为圆 半径的一半,中点 的轨迹自然是一个圆。

        如果 是不同于 的点,那么构造如图所示的直线 和连心线

        Pic Exercise 3.1.1

        直线 交圆 点,线段 的中点分别为 。 可知线段 中点的轨迹一定经过 两点。

        所以对于任意圆上的位置 ,线段 的中点 的连线 一定分别平行于 (中位线,也是共用顶角的相似三角形),当然有 。说明 一定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

        在圆内的情况类似,如图所示:

        Pic Exercise 3.1.2
    2. §
      • 定理:如果点 在图形 所在平面外,线段 被分成定比 ,分点为 ,那么点 在与平面 平行的平面上,并且图形 与图形 相似。反过来,任一个与已知平面 平行的平面与射线 相截,得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 相似。还有,如果两个相似形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上,并且对应边平行,那么对应点的连线必交于同一点。

        立体几何嘛。拿两个三角形 为例。定比分点会得到两个平行于 所在平面的直线 ,确定了一个平行于 所在平面的新平面 。且两个三角形的边长之比都为 ,所以三角形 相似于

        用平面去截得到的线段也是平行的,因为以平面 为例,与两个平面的交线 肯定是平行的(空间平行线判定)。同样 也是平行的。所以三角形相似、图形相似。

        第三点也是类似,如果一样大的话,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因为 平行,所以四个点一定在平面 上。又在平面 平行且等于 ,所以 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且等于 ),交点在无穷远处的直线上。如果不一样大,令 的交点为 ,那么因为相似图形的边长比例相同,有 。又 平行于 ,所以三角形 相似,可得 。至于为什么 的延长线一定是 而不是其他点,因为三角形 相似,,说明 是同一条直线。如此下去就可以说明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

    3. §
      • 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相似,并且对应边平行,那么它们一定位似,即必有一位似中心 ,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通过这点。

        论证过程类似上一问的最后一种情况,首先根据平行关系和角度一样可以推出三角形相似,边长具有相同的相似比。然后就可以从一个边和 组成的三角形出发,论证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

    4. §
      • 定理:如果在两个不同心的圆内,作平行且方向相同的半径,那么联结半径端点的直线通过连心线上的一个固定点,这点将连心线外分为两段,它们的比等于两圆半径的比。如果作方向相反的平行半径,那么半径端点的连线通过连心线上一个固定点,这点将连心线内分为两段,它们的比等于两圆半径的比。

        这两点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就能得到,如图所示:

        Pic Exercise 3.4

        在拖动 的过程中点 的位置保持不变。

      • 系:如果两个圆有外公切线,那么外公切线必通过外相似中心;如果两个圆有内公切线,那么内公切线必通过内相似中心。

        拖动 的位置直到 与半径 垂直,此时 是两圆的外公切线。根据相似性, 与连心线交点的位置 ,已经由直角三角形的相似边确定,满足 ,与任意位置时的点 相同, 为外位似中心。

        内公切线同理,点 为内位似中心。

      • 系:如果两个圆相交,那么交点与位似中心的连线平分过交点的两圆半径所成的角。

        如图所示:

        Pic Exercise 3.4.3

        使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逆判定定理(作个平行线算一下边长比例就能证明),因为 ,所以 的角平分线。

    5. §
      • 系:联结两个逆对应点的直线,在这两点处的切线,组成等腰三角形。反过来,如果从圆外一点向两圆所作切线相等,那么切点是逆对应点。如图所示:

        Property

        第一点如图所示就可以说明,通过平行和垂直可知 ,所以

        反过来的话同样能够通过角度关系,推出切点连线与圆的交点所存在的逆对应点关系(即存在一对圆心和交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半径平行)。

    6. §
      •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固定,一个顶点固定,第二个顶点走过一个图形,那么第三个顶点走过一个相似的图形,固定的顶点是相似中心。

        以三角形举例吧……

        Pic Exercise 3.6.1

        其中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三角形是移动的三角形,大三角形 是原始三角形,小三角形 是另一个不围绕原图形移动的顶点的轨迹构成的三角形。

        容易看出除了红色、绿色和黄色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外,

        分析一下边的关系:

        说明两个蓝色三角形相似, 是相似中心。

      • 定理:如果两个顺相似图形内接于同一个圆,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相似中心就是圆心。

        这个好像有点难哦……对于三角形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根据正弦定理,两个图形相似表示对应角相等,而圆周角相等的弦长也相等,能够得出对应边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

        既然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则从一个图形变换到另一个图形的操作只有旋转、平移和翻转三种方式。其中平移操作会导致两个图形的外接圆分离。那么对于旋转和翻转,公共圆的圆心都是位似中心。

        对于任意图形,可以将其位于外接圆上的顶点子集选择出,并首先划分为多个三角形(保证两个图形的划分方式相同,因为相似,总能找到对应的划分方式),再划分其余不在圆周上的顶点。可以证明在圆周上的顶点的三角形的全等性质,其余不在圆周上的三角形,可以通过平移使得对应的三角形外接圆重合,从而证明全等性质。

        分析任意图形的位似中心,等价于分析图形一部分的位似中心。证明划分中存在一对对应三角形的位似中心是圆心即可。

      •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顶点是另一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 ,相似中心是后一个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所示,构造 的中点三角形:

        Pic Exercise 3.6.3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可以推出:

        根据 § 定理,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定比 ,所以相似比为 。再根据 § 定理,对应边平行的图形必有位似中心,对应点的连线(也就是 的中线)必经过位似中心 (即 的重心)。

      • :上一个定理中,小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大三角形的外心,由此可以导出什么结果?

        先做个图:

        Pic Exercise 3.6.4

        emmmm 大三角形的重心是大小三角形垂心连线的 2/3 分点?不知道想问啥……

    7. §
      • 定理:已知两个对称形在同一平面,那么必有一条确定的轴,使得每一个图形关于这轴反射后,再接合一个平移,便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参考 Lachlan 的 Modern Pure Geometry 133-134 页,从操作 211 可知这轴一定存在。

      • 定理:如果两个图形逆相似,但不一样大,那么必存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称为相似轴,它们的交点为相似中心。如果一个图形关于其中任一条轴反射,再关于这中心作转缩,就可以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还是仿照上一问的参考资料,首先第一条直线肯定能找到,位似中心也是图中表示的那个 点,那么经过 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就是另一条相似轴。三角形通过这条相似轴进行翻转、旋转 后再放缩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三角形。

        Pic Exercise 3.7.2